|
养殖尾水治理案例149
发表时间:2021-10-27 10:50 项⽬概况:海⽔池塘养殖区域总⾯积约66.16公顷 (约993亩),其中养殖⾯积约55.5公顷(约833亩), 共⽤进排⽔沟渠约6.02公顷(约90亩)。 (治理⽔域) 主要问题:养殖⽔体常因池中的残饵,⽔⽣⽣物排泄物及⼫体等物质腐烂、分解,引起⽔质恶化, 使⽔体中N、P 发⽣⾮正常变化产⽣有害物质,并引起⽔质指标升⾼。 另外,池底常年未进⾏清 塘晾晒,底部内源性污染物质⽔溶后造成⽔体污染。 治理⽬标:养殖排⽔达到《海⽔养殖⽔排放要求》(SC/T9103-2007)⼆级排放标准。 解决⽅案:根据现有池塘分散且不规则的特点,采⽤养殖池塘⽔体原位处理和⽣态沟渠异位净化相结合的⽅案,通过设置排⽔⽣物滤坝、耐盐植物浮床、池塘底部曝⽓增氧和排⽔沟渠⽣态净化等措施,配合聚芯⾼效菌种的投加使⽤最终达到⽔质净化的⽬的。 解决⽅案⽰意图(局部) 解决⽅案⽰意图(整体) 治理措施: (1)⽣物滤坝本次⽅案中采⽤软性填料、纳⽶载体填料、陶粒作为⽣物滤坝的填料主 体,通过滤料强⼤的⽐表⾯积为微⽣物⽣⻓提供优良的场所,实现硝化与反硝化作⽤同步进⾏, 对⼤分⼦有机物和总氮、总磷等皆有很⾼的去除效果。 (2)耐盐植物浮床通过植物在⽔中⽣⻓的根系,⼤量的吸收利⽤⽣⻓所需的氮、磷等营养元素,从⽽直接将⽔体中富营养物质输出。⽣态浮岛还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形成⼀个⽣物膜,通过其中微⽣物的分解和合成代谢作⽤,有效地去除污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其他营养物质。 (3)原位曝⽓增氧采⽤罗茨⻛机将空⽓送⾄微孔管,以微⽓泡形式分散到⽔中,增加⽔体中溶解氧,促进⽔体中有益藻类和细菌的⽣⻓,增强⽔体⾃我净化功能,同时加快池底沉积物、有机碎屑的分解转化。 (4)⽣物强化处理聚芯⽣物修复强化技术是利⽤“菌+酶”为核⼼的微⽣物菌剂来转化、吸收、清除或者降解池塘中污染物,促进和激活池塘中原有⼟著微⽣物群落,刺激加速微⽣物代谢,消除⽔体富营养化。 (5)⽣态沟渠通过沟渠内芦苇等耐盐植物吸附、滞留、过滤、沉淀,微⽣物分解、转化、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⽤,直接从⽔中吸收可利⽤的营养物质,从⽽达到去除污染物净化⽔质的作⽤。 治理效果:经过治理后⽔质指标优于《海⽔养殖⽔排放要求》 (SC/T9103-2007)⼆级排放标准。(⻅下图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