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高能预警白露前后对水产养殖水质有非常大的影响,应做好防治18
发表时间:2021-09-09 10:05 有养殖户发现池塘鱼大量浮头,水面上还有许多泡沫,检测发现该鱼塘水质、底质恶化严重,亚盐、氨氮严重超标。
据技术员经验,白露节气,昼夜温差大,鱼塘容易泛底,将会导致鱼浮头泛塘。在高温转低温的过程中水质、底质变化较大,寄生虫、细菌等病原生物容易生长繁殖,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会变高,部分鱼塘有闭口现象,严重时出现中毒死鱼。 白露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大难关,向来有“白露劫”的说法。那么,究竟如何平安渡过“白露劫”呢 白露对水产养殖生产影响: (1)昼夜温差大,鱼塘底部差的容易泛底,导致养殖动物浮头泛塘; (2)水温适宜各种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,如寄生虫、细菌、病毒等,水产动物容易爆发各种疾病,如寄生虫、烂鳃、出血、肠炎病等; (3)水质不稳定,很多养殖水体水质过浓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过高,水质问题严重,部分鱼塘出现严重的闭口现象,甚至中毒死鱼; (4)水温相对合适,投喂量足,投喂量过高容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消化负荷重,肝胆、肠道等器官出问题,肠炎、肝胆病问题时有发生。最近不少养殖户的鱼塘的草鱼苗爆发车轮虫、指环虫、锚头蚤病、细菌性烂鳃、出血病、肝胆综合症等,受白露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草鱼出血病和寄生虫病。
渔农的养殖观念: (1)一直以来,渔农养殖草鱼鱼种就是一个矛盾:喂得少,长势慢,产量低;喂得多,长得快,死亡高。大量的投食,促进了鱼类的快速生长,其一是本来就低下的免疫系统跟不上生长的速度;其二大量的饲料造成肝胆负担加重,进一步恶化其抵抗能力。 (2)防病不科学,要么大剂量乱用药,要么侥幸不用药,延误了**的防御措施。只有改变这些观念,鱼种的肝胆问题、用药盲目的问题才能解决。
养殖环境的影响: (1)由于工业、农业以及生活用水的各种污染,养殖所用外源水质严重恶化,氨氮、亚盐超标;有机磷、重金属农药残留。据测定,重工业区域雨水中的氨氮、亚盐比农业区域高3~5倍,这种水源条件下,鱼种能够生存下来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了。 (2)池塘管理不科学,大量投用化学氮肥、不注重池塘底部环境改良。特别是池塘底部环境,这是鱼病发生的温床。有些塘口一养就是几年,甚至10几年,从不清淤,养殖过程中也不进行改底,大量有害菌繁殖,大量虫卵滋生,大量有害物质累积,这种环境下,鱼种根本不可能健康生长。 综上所述,导致白露前后鱼种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:鱼种免疫力低、抗逆能力差;长期投喂不当,内脏器官受损;病原微生物侵染;水体不稳定,养殖环境恶化。
防控措施: 1.适时调节好水质。可进行换水、加注新水,保持池塘水质良好,溶氧充足。适当使用聚芯生物公司研发的微生物制剂、水质改良剂等方法调节水质。在我国南方养殖池塘的表层水温仍可达到较高的温度,过高的水温不利于多数养殖品种的生长,需适当加高池塘水位,既可使水温适宜水生动物的生长,也可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。 2.加强对投喂饲料的管理。要保证投喂的饲料新鲜,不变质。在确定好日投饵量后,根据天气、水温、水质、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,尽量减少残饵产生,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。 3.科学使用增氧机。通常每天凌晨开启增氧机一段时间,中午再开启2小时~3小时的增氧机,促进水体上下交换,通过增氧机的搅动,使上层溶氧高的水体到达底层,保证整个池塘上下层溶氧的平衡。经常开启增氧机也可打破水体的温度分层现象,使养殖品种处于适温范围内。 4.适当补充营养。高温期是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,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、三黄粉、免疫多糖等,以增强水生动物体质,提高抗病力。
|